作為“十三五”的開局之年,2016年住建部出臺的政策非常有代表性。相應的,進入改革“深水區”,2016年只是“小試牛刀”。2017年,才是建筑業改革的“攻堅”階段。
國務院在《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19號)開篇就提出,“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指明了未來建筑行業的發展方向,其中包括:
今后的業務方向:
《意見》中明確說明了,建筑業改革就是“為新型城鎮化提供支撐”。
從2016年底、2017年初開始,國家發改委在一個多月內,連續發布中原城市群、西部大開發等輻射國土三分之二以上的規劃文件,推進各地建設,特別是城市基建領域建設。鐵路、軌道交通項目大量上馬。另外,特色小鎮、傳統村落、綠色農莊等工程,也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內容。
綜上,今后的工程項目去哪里找,非常明確。
資質管理:
放寬承攬業務范圍:開展試點,對信用良好、具有相關
專業技術能力、能夠提供足額擔保的企業,在其資質類
別內放寬承攬業務范圍限制。
簡化資質類別和等級。
執業資格:
強化個人執業資格管理,加大執業責任追究力度。
發展個人執業事務所,推動建立個人執業保險制度。(2016年已發文,推進建筑設計個人事務所)
招標投標改革:
縮小并嚴格界定必須進行招標的工程建設項目范圍。在
民間投資的房屋建筑工程中,探索由建設單位自主決定發包方式。(言外之意,將擴大自主招標的范圍)
招標過程透明化,將依法必須招標的工程建設項目納入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
盡快實現招標投標交易全過程電子化,推行網上異地評標。
工程質量安全管理:
特別要強化建設單位的首要責任。
對違反有關規定、造成工程質量事故的,依法給予責任單位停業整頓、降低資質等級、吊銷資質證書等行政處罰并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予以公示,給予注冊執業人員暫停執業、吊銷資格證書、一定時間直至終身不得進入行業等處罰。
強化政府對工程質量的監管。
強化對工程監理的監管,選擇部分地區開展監理單位向政府報告質量監理情況的試點。
推動發展工程質量保險。
大力推進:
加快推行工程總承包。
培育全過程工程咨詢。在民用建筑項目中,充分發揮建筑師的主導作用,鼓勵提供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
建設建筑施工安全監管信息系統,通過信息化手段加強安全生產管理。
建筑工人實名制。促進建筑業農民工向技術工人轉型。建立全國建筑工人管理服務信息平臺,開展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
勞務用工改革:
發展專業作業企業。推動建筑業勞務企業轉型,大力發展木工、電工、砌筑、鋼筋制作等以作業為主的專業企業。以專業企業為建筑工人的主要載體,逐步實現建筑工人公司化、專業化管理。
培養專業技術工人。大力推進校企合作,培養建筑業專業人才。全面實施建筑業技術工人職業技能鑒定制度。培養高素質建筑工人,到2020年建筑業中級工技能水平以上的建筑工人數量達到300萬,2025年達到1000萬。
總體來看,這次意見的高度和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或許這個行業的革命性改革或進步才開始了,每個企業和個人,都不應小視。